他者的镜照与自我的反观

原文出自:        发布时间:2015/2/27 15:14:40         浏览次数:

他者的镜照与自我的反观

——记武汉一中与夏威夷玛俐诺中学交流

周薇

尽管去年才去过欧洲,但是相较于跟团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这次夏威夷的教育教学交流让我有了深入美国社会、家庭、学校的宝贵机会。尽管从2015年2月6日出发到2月20日回汉,不过短短十几天的时间,但是却经历着一次思想上的洗礼。中国和美国,两面很有意思的镜子,本来可以借助彼此的镜照,观察他者,反观自我,但现实中却往往由于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将对方变成哈哈镜或是伸长镜,相互妖魔化、唾沫横飞地指摘,或是相互乌托邦化,不吝溢美之词。直面、沟通是放下陈见、摒弃假想、增进了解的唯一渠道。面对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国家和文化,需要打开自己、悦纳鉴别并完善自我。

夏威夷玛俐诺中学是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于一体的完备制私立教会学校,教学质量在当地位列前三。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4年,学制与国内稍异。学校分为两个校区,有设施完备的教学楼、体育场馆等。

由于是教会学校,玛俐诺中学的一天是从晨会祷告开始的,每周一次集会祈祷,每年一次大型弥撒(但是学生有保留不信仰宗教的权利)。基督教之于西方,是一种精神的图腾,更是深入到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基底,它是西方社会最无形又最强大的“在场者”。宽容、博爱、奉献永远是宗教的主题词,祷告前会播放一段来自世界各地,身陷贫困、疾病的人们的视频,告诉孩子们,无尽的远方,还有无数的人们,需要你的帮助,学会爱大家、爱世界、爱人类。然后就是学生们的圣歌演出等,更像一次才艺展示的嘉年华。课余,学校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而这也是美国一流大学挑选学生时很重要的一条标准,因为学生的领导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都是重要的社会技能,而在我看来,公共服务意识的建立也是现代公民社会的精神指征之一。不一样的评价体系当然会培养出不一样的人才。

而走进美国课堂,曾当过班主任的我很关注他们的班级文化建设。一个教育学家曾说:“如果想让你的学生在你的班级找到归属感,首先得让他有存在感。”而在美国小学的教室里有各式各样的照片墙记录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足迹,如果有些学生有特长,可以是奖杯奖状,如果没有特长也没关系,你精心呵护长大的宠物或是你制作的好吃的点心,都可以成为成长的见证者。而衡量成长和学习的标准,不仅仅只有分数,关爱、合作、倾听、帮助、幸福……这些都是成长的关键词。于是在写我有一个梦想时,孩子们的梦想从“我希望社区的人们能捡起垃圾”到“我希望人们能和善地对待彼此”,呵护孩子们心中那份最纯真也最可贵的善良,是教育的终极关怀。天赋是上帝的恩赐,但善良却是一种选择,甚至是很难的选择。在学生的作业里,有自我评价、创造性作业等板块,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监督能力和执行能力。高中的课堂上,师生关系很随意,学生可以随意插话问问题,这种对世界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让我很感动,实在是久违了。教育应该引导学生有勇气向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美国教育虽然仍然也有许多的不足,但起码在这些方面,它值得我们去借鉴。

另外感触较深的一点便是,我们一直以为美国相较于欧洲,是一个更为随意的国家,比如在家孩子可以直呼父母姓名,在校学生可以直呼老师姓名,其实不然。这在哪个国家都是没有教养的体现。对他人怀有感恩,能把女士照顾得无微不至的绅士意识,把“谢谢”、“请”、“抱歉”挂在嘴边的美国人,虽然跟我们的想象有些不同,但却是真实美国的另一个侧面。

尽管教育深受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影响,但是这不能成为固步自封,甚至开历史倒车的借口。在镜照中,相互了解,相互扬弃,这才是两个大国应该具有的气度。

上一篇: Learn From The Exchange Program with Maryknoll School in Hawaii
下一篇: 新西兰基督城教育代表团来访我校